一、简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概念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国家一级学科,下设信息安全、软件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专业。[1]
2、主修大数据技术导论、数据采集与处理实践(Python)、Web前/后端开发、统计与数据分析、机器学习、高级数据库系统、数据可视化、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媒体大数据案例分析、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等课程,以及大数据方向系列实验,并完成程序设计、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大数据综合应用实践、专业实训和毕业设计等多种实践环节。[1]
3、中文名
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外文名
6、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7、学科代码
8、0812
二、对地球科学概论这门课的认识
1、当今世界人类所面临的人口控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减灾防灾、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无不与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随着地球科学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人类社会发展对地球科学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地球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以及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越来越普遍。未来的地球科学将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科学。因此,让学生认识地球、了解地球,从而珍惜自然资源,爱护生存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
2、“地球科学概论”是学习地球科学知识的基础入门课程,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和地球观,学会客观认识地球思维的方法。它的课程内容涉及十分广泛,涵盖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自然地理学、气象学、海洋学、生物学、环境地学、天文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结合现实的各种景观与现象,逐层解读地球环境的结构、形成演变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掌握地球的起源于演化、地球的特性及其圈层组成、板块运动与地质作用的基本知识;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地表形态等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的地理环境有清晰的了解;对当前的一些涉及环境变迁、资源利用、防灾减灾等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让非地学专业的学生科学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从而在日后的工作实践中自觉遵循“人地和谐”的自然规律。
三、科技与艺术概述
艺术与科技专业是2012教育部颁布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的特设专业,专业代码为130509T,该专业是基于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深度融合的基本理念,结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在文化创意产业和数字内容产业,整合空间、艺术、媒体、技术与商业的视角,在空间环境设计、信息交互设计、新媒体艺术等领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交叉学科基础和创意创新能力的高端艺术设计人才。以中国传媒大学及南京传媒学院(原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为代表。
四、中国文学概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1、经验性、描述性、实用性与本土化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
2、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特点是在封建社会初创的秦汉时期形成的,从建立与巩固新的封建秩序出发,要求科学技术直接为发展生产服务就成为必然的事,因此它更多地具有实用性的色彩。秦统一我国后,出现了“焚书坑儒”事件,“所不去者,医药、卜巫、种树之类”,意思是那些有实用价值的书要保留,也就是说科技的实用性还是受到重视的。
五、简述学习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的内容、方法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突出了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主要部分,从史、论、传相结合的角度粗线条地概述了自原始社会至今,中外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内容通俗易懂,并触及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展望了它的发展趋势,带有一定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时代感,对普及科学技术史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管理能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都大有裨益,是党政干部、科技工作者、企业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学生学习科技史知识的理想读物。